漫畫分鏡技巧
發布時間:2017-05-12 14:24:14來源:次關鍵詞:漫畫分鏡
分鏡的可能性千變萬化,但分鏡并非沒有法則可循??上КF在一般漫畫教學對對分鏡的著墨很有限,能直接以經典漫畫作品為解析范例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們試圖作一些最簡單的分析,希望對大家看漫畫來學習分鏡技法會有幫助。
底下幾張分鏡例圖都是模寫自著名的商業漫畫??作品,為避免版權問題,我們只節取分鏡部分,實際畫面請自行去找漫畫來看(敬佩這種版權意識)。
漫畫是源自于一頁四格的「連環圖」,因此它的分鏡演化是先從固定而單純的分格逐漸走向格子的變化。因此均勻的單頁分格便成為分鏡的基本型。衡量單格在畫面上的大小清晰度,通常一頁可均分為三乘二到四乘二的格子,也就是一頁的基礎格數是六到八格。
實際運用時,往往會視需要更改相應格子的大小,或者合并幾個格子的區塊(因此實際平均格數會小于基本型)。就整頁的畫面運用來說,格數少時往往是在強調畫面內容(帥氣的主角或壯闊的街景),格數多時則是注重情節的推演(角色對話、時間流逝)。
格子通常是四方形,但也可隨需要適度地作歪斜變化(異型分鏡格)。穩定的四方形分鏡往往運用在穩定的故事節奏(比如日?;驅υ挊蚨危?,而歪斜分鏡則多用在強調畫面動感、動作場面上。(但也有重視電影分鏡感的作者如浦澤直樹,完全固定運用四方形分鏡不作歪斜。)(浦澤植樹的破格鏡頭還是比較多的)
模寫自《火鳳燎原》27集63頁。
激烈的打斗場面常常伴隨著歪斜的分格。
有時對話框、壯聲字甚至畫面內物體會超出畫面,這一般稱為「破格」的技法雖然常見,但仔細看其實使用頻率不高,往往是用在格子畫面已經塞滿,但又需要足夠大的對話框來塞對白,或者夠大的壯聲字來強調時,才會使用。
模寫自《七龍珠》完全版第9集100頁。
若這兩個壯聲字硬塞回原本的格子中,不僅易令讀者看不清,也不夠過癮。
有些比較細致的畫面邊框的變化方法,運用故事中物體(如人身或披風之類)當作框邊,雖然多半可還原為四方形分鏡,但重點在強調畫面。這種技法在美式漫畫可能更為常見,是偏插畫式的表現法。
少女漫畫的分鏡法比較開放不羈。各種方式包括消去邊框、大框包小框、以單線分框而非白色空間、淡入淡出、交叉對白/獨白,等等等等。雖然有插畫性質在里面,卻也不只如此。這些方式以電影分鏡的角度來看或許會很混亂,但也就是這樣的感覺使它們更為適合表現內心的糾葛。
模寫自《幻影天使》第1集128頁。
其實整頁可還原為六格的四方形分鏡(最左邊是以淡出入分為二格),但這樣就失去了對白交疊內心獨白的意識流感覺。
我們可以說,無論作者是否自覺,作品里的每個分鏡方式都應該帶來相應的效果。若只是任意運用這些方式而不理解其效果,有時可能反而為作品打了折扣。
以下是一些經典名家的分鏡風格小分析,大家可以依此去研究這些作者的分鏡風格,或者觀察一下其他作者的分鏡方式。
手冢治蟲《失落世界》:三到六格,穩定少變化。
藤子不二雄《小叮當》:穩定的四乘二基本型變化。
安彥良和《Gundam Origin》:以四乘二基本型作變化,會隨故事情節的動感而作小幅度歪斜,大歪斜少。
鳥山明《七龍珠》:四格到六格,分鏡方式十分靈活,但除非必要否則不太歪斜或破格。
高橋留美子《福星小子》:絕大多數都是六到七格,以四乘二基本型變化,少歪斜,很少破格。
大友克洋(短篇作時代):九格以上,以穩定的基本型變化
荒木飛呂彥《JOJO奇妙冒險》(第二部vol. 06):平均六格,夾雜大畫面與歪斜。
荒木飛呂彥《JOJO奇妙冒險》(第五部vol. 48):三到六格,大量歪斜,透過歪斜的格子(取鏡)來強調畫面。
浦澤直樹《PLUTO》:平均七格以上,決不破格歪斜。
結成正美《機動警察》:四到六格,破格少
井上雄彥《浪人劍客》:動作場面平均約四格,無破格,少歪斜。日常場面五到七格,《REAL》也是在這均值上。
陳某《火鳳燎原》:五格以下,平常對話場面都是四方形分鏡,動作場面才有歪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