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人物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繪師們繪制的時候刻意調整的人體的比例結構,修繕了我們作為普通二次元宅在自然生長時候出現的各種意外。除了五官外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頭身比了。眾所周知,我們正常成人的頭身比,大部分在6~7左右,由于人體的軀干長度占比一般差異不會太大,那么腿的長度決定了人眼在視覺上對修長身材的判斷。所以我們在漫畫插畫原畫等圖像繪制的過程中,為了視覺上的美觀,一般我們會稍微拉大頭身比,然后把多出來的部分盡量加在腿上。但是如果加得太多,人體看起來也會很微妙,比如日漫后媽的典型,CLAMP家就喜歡繪制超扁平的11頭身紙片人,雖然也是一種風格,但但從視覺上來說,還是會覺得頭身有些奇怪。那么一個看起來相對舒適的動漫人物頭身比一般是多少呢?通常情況我們最低多只增加0.5~1個頭的高度,也就是7~8頭身就很足夠了,真實要算起來,當然如果能把握住整體感,用8頭以上的也不是不行。
當然我們這里說到的頭身比都是以成年人來判斷的。未成年的孩子一般頭身比都在5~6.5頭身之間,特鄙視那種容易被當做主角但是還是中二年級的國中生們,即使要把他們往成年人的比例上靠,也不建議過分拉長頭身比,除非你就想一直走CLAMP的這種任性風格。動漫人物Q版的頭身比就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從1頭身到5頭身都可以(不過5頭身畫出來就很想正常比例的兒童了),其中2~3頭身是被大部分繪師優先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