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例觀察法
了解人體的比例關系,有助于我們解決畫動態時人物比例不協調的問題。人體比例通常以頭的高度為基準單位。人體各部位比例有一個基本的比例范圍,但也有特殊情況,在觀察寫生時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①正常站姿≈7-7.5個頭高
②坐姿≈5-6個頭高
③蹲姿≈3.5個頭高
④兩肩寬度≈2個頭寬
⑤上臂+下臂+手≈3個頭高
⑥腿部長度≈4個頭高
⑦腳長≈1個頭高
二、重心觀察法
站姿重心/ 站立的人物處于靜止狀態時,重心的位置在臍孔下的體內,大約在兩肩連線水平線的中間,當人體一側的下肢伸直時,重心側移;雙腳吃力時,重心一般會在兩腳之間或偏吃重多的那只腳。
坐姿重心/ 坐姿的重心主要受力點位于臀部,重心下降后,身體比站立時更加穩定。臀部坐得越高,重心就越高;臀部坐得越低,則重心就越低。若是托腮和仰臥的情況,可能會有一部分重力轉移。
蹲姿重心/ 當人體下蹲時,重心下降,可謂下移。蹲姿的主要重心受力點落在雙腳,重心比坐著的時候穩定。一只腳墊著臀部時,身體向墊腳一邊傾斜,重心位于墊腳的臀部下;當雙腳對稱受力時,兩腿受力,重心則位于兩腳之間。
三、角度與透視觀察法
透視能使人體在二維的空間“站立”起來,使人體的塑造具備應有的體積感和深度感。對于人體透視的研究,要根據人體結構和比例關系,對人體結構的形態進行幾何形體的概括,將人體分解為若干塊圓柱體、正方體和長方體,特別是頭、胸、盆骨三大塊體積,有利于迅速分析和正確理解人體在空間形成的透視關系。在表現人體中那些自身對稱的體塊運動時,要特別注意它們在透視中的對稱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牢牢地建立起中線意識,使之有比較的依據。
頭部的透視變化/ 頭部轉動時,頭部的任何位置都會產生不同的透視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將頭部理解成長方體來更好地把握這些透視關系。
軀干的透視變化/ 軀干的基本形是左右對稱的,因此在運動中和不同角度的情況下,要注意它們必須符合透視規律,體塊的透視變化也是軀干結構的重要因素。
四肢的透視變化/ 人體四肢類似圓柱體,就要特別注意圓柱體的透視變化規律。當它們與畫面作有一定角度的運動時,就會產生前后軸動關系,四肢都要短于原長。
全身的透視變化/ 人體透視變化主要是視平線上下的人體透視變化和人體與畫面角度的透視變化。應首先確定畫面透視的視平線高度,才能明確人體在畫面中的整體透視關系,進而確定人體各個局部、各個體塊的透視關系,特別是“三體積”的關系。立方體透視關系是人體透視的基本關系,立方體透視的規律可以求出人體各部分位置和比例的變化。
四、人體動態觀察法
人體動態是人體生命感的空間顯現。在人物造型中把握好形象的動態,才能體現出生命和神韻。結構、形體可以看作是形象存在的形式,而動態(包括面部五官動態)是體現人的生命力、心理活動、性格和氣質的。人體在一般情況下都是處于活動的狀態。運動狀態下使人體千變萬化,這對于初學者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如何掌握人物動作的要領呢?我們可以用“一條線、兩個樞紐、三大體塊和四肢協調”來概括人體復雜的動態。
1豎線—脊椎
脊柱是人體最重要的支撐結構,是人體運動的樞紐和主要動態線,主導頭、胸廓和盆骨的運動,同時也協調著人體各部分的運動與平衡。脊柱線的彎曲、旋轉,形成了人體三體積的俯仰、傾斜和扭動等不同狀態和透視變化。
2橫線—肩胛骨橫線、骨盆帶橫線
肩胛骨帶與骨盆帶位于軀干的上下兩端,是軀干連接四肢的紐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顯示了人體上下胸廓和骨盆兩大體塊的平行、傾斜、旋轉等運動變化。
3體積—頭部、胸廓、骨盆
人體的頭部、胸廓和盆骨三部分可概括成三塊立方體,稱三體積。三體積的塑造,是人體造型是否具有深度感和量感的關鍵。人體動態是以三體積在三個面上的協調動作作為核心的。
4肢—上肢、下肢
上肢和下肢是自身非對稱體塊,它們連接著人體的軀干,在人體運動中占重要地位。上肢和下肢的運動關節角度大,運動范圍就大,動態復雜。
軀干的運動
軀干問題需要搞清楚的是頸部運動和腰部運動基本沒有關系,而能夠代表軀干運動的部位應該是腰腹。人體在進行運動的時候,真正起到使軀干變形作用的部分在于頸椎與腰椎,但并非胸中沒有運動變形,只是因為幅度很小,且有胸廓作為限制。
了解插畫,漫畫設計,原畫設計,更多咨詢可以加老師QQ800001712 15007122639
加奇天CG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qtch2006
奇天CG學院官網了解:www.www5595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