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筆刷的詳細設定
除了直徑和硬度的設定外,Photoshop針對筆刷還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設定,這使得筆刷變得豐富多彩,而不再只是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簡單效果。
快捷鍵〖F5〗即可調出畫筆調板,注意這個畫筆調板與畫筆工具并沒有直接關系,這是筆刷的詳細設定調板。其實應該命名為筆刷調板更為合適。
如下圖,點擊黃色的“畫筆筆尖形狀”,如果下面各選項(如動態形狀)如果有打勾的,先全部去掉。然后在筆刷預設列表中選擇9像素的筆刷。
最下方的一條波浪線是筆刷效果的預覽,相當于在圖像中畫一筆的效果。每當我們更改了設置以后,這個預覽圖也會改變。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看到了熟悉的直徑和硬度,它們的作用和前面我們接觸過的一樣,是對大小和邊緣羽化程度的控制。
現在看一下硬度下方的間距選項,現在的數值是25%,這是什么意思呢?
實際上我們前面所使用筆刷,可以看作是由許多圓點排列而成的。如果我們把間距設為100%,就可以看到頭尾相接依次排列的各個圓點,如下圖:
如果設為200%,就會看到圓點之間有明顯的間隙,其間隙正好足夠再放一個圓點。如下圖:
由此可以看出,那個間距實際就是每兩個圓點的圓心距離,間距越大圓點之間的距離也越大。
那為什么我們在前面畫直線的時候沒有感覺出是由圓點組成的呢?
那是因為間距的取值是百分比,而百分比的參照物就是筆刷的直徑。當直徑本身很小的時候,這個百分比計算出來的圓點間距也小,因此不明顯。而當直徑很大的時候,這個百分比計算出來的間距也大,圓點的效果就明顯了。
我們可以作一個對比試驗,保持25%的間距,分別將直徑設為9像素和90像素,然后在圖像中各畫一條直線,再比較一下它們的邊緣。如下圖:
可以看到第一條直線邊緣平滑,而第二條直線邊緣很明顯地出現了弧線,這些弧線就是許多的圓點外緣組成的。如下圖:
所以使用較大的筆刷的時候要適當降低間距。
間距的距離最小為1%,而筆刷的直徑最大可以為2500像素。那么當使用2500像素直徑時,圓點的間距最小也是25像素,看起來是很明顯的,因此效果不好。解決方法是畫一個大的長方形來代替。
如果關閉間距選項,那么圓點分布的距離就以鼠標拖動的快慢為準,慢的地方圓點較密集,快的地方則較稀疏。
之前我們使用的筆刷都是一個正圓形,現在多了一個圓度的控制,我們就可以把筆刷形狀設為橢圓了。
圓度也是一個百分比,代表橢圓長短直徑的比例。100%時是正圓,0%時橢圓外形最扁平。
角度就是橢圓的傾斜角,當圓度為100%時角度就沒意義了,因為正圓無論怎么傾斜也還是一個樣子。
除了可以輸入數值改變以外,也可以在示意圖中拉動兩個控制點(下圖綠色圓圈處)來改變圓度,在示意圖中任意點擊并拖動即可改變角度。
使用翻轉X與翻轉Y后,雖然設定中角度和圓度未變,但在實際繪制中會改變筆刷的形狀。如下圖,橫方向是翻轉X的效果,豎方向是翻轉Y的效果。
看起來似乎兩種翻轉效果是一樣的,都是旋轉了一定的角度,其實不是。翻轉和旋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如下圖,仔細觀察一下橢圓邊緣紅色綠色藍色三個點在翻轉之后的位置,就會明白這并不是旋轉所能夠做到的。
翻轉又稱為鏡像。把上圖左上角的橢圓畫在紙上,然后拿一面鏡子,分別放在圖中兩條細線的位置,從鏡子中就看到的情景就是鏡像。大家可以自己動手做做,看看那鏡像是不是上圖的效果。
前面我們說過筆刷間距的問題,這個間距在橢圓下有些特殊。我們設置一個直徑20像素,角度15,圓度50%,間距200%的筆刷,用SHIFT鍵繪制一個類似下圖的效果:
看到兩條直線筆刷的距離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橢圓有兩條標準作圖半徑(直徑),一條最長一條最短,稱為長半徑(直徑)和短半徑(直徑)。
筆刷間距參考的是前后兩個圓點的圓心距離,而這個距離正是以短半徑(直徑)作為標準的。
注意我們設置的間距為200%,如果橢圓的長直徑為10像素,短直徑為5像素,筆刷圓點的圓心距離就是5 x 200% = 10像素。此時如果沿著橢圓的長直徑方向繪制,將會看到原點頭尾相接,因為圓點之間10像素的圓心距離和本身10像素的長直徑相等。而只有沿著短直徑方向繪制,才會真正看到200%的間距效果。
如下圖,預覽圖中的兩條直線就是橢圓的長直徑和短直徑,而上圖就是大體沿著這兩條直線的方向繪制的。
如果把圓度設置得大一些,比如60%,這個時候用200%的間距就無論如何不可能畫出相接或重疊的圓點了。如下圖:
如果要在長半徑方向上頭尾相接,那么圓度乘以間距必須等于1 。大于1就相離,小于1筆刷圓點就會有重疊部分。
因此當筆刷不是正圓的時候,繪制的實際間距可能會小于所設定的間距大小。當筆刷為正圓時,由于長短直徑相等,則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為什么這里說“不是正圓”而不說“是橢圓”呢?不是只有長短半徑不同的橢圓才會造成這種情況嗎?
不是這樣的,筆刷形狀并不是只能由橢圓或正圓構成,事實上它可以是任意的形狀,這在稍后的內容中就會學到。
要保證筆刷間距在任何方向上都相等,只有正圓才能做到。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筆刷設定中的動態形狀是怎么回事。
先在筆尖形狀設定中把間距設為150%。然后點擊“動態形狀”選項,將大小抖動設為100%,控制選擇關,最小直徑、角度和圓度都選擇0%。如下圖:
會看到如下圖的效果。所謂抖動就是隨機,所謂隨機就是無規律的意思。比如說一個隨機個位數,那么這個數字可能是5可能是8可能是3,是完全沒有規律的。就如同你把手中的沙子灑落到地上,沙粒的落點就屬于隨機,隨機數是不可預測的。
那么大小抖動就是大小隨機,表示筆刷的直徑大小是無規律變化著的。因此我們看到圓點有的大有的小,且沒有變化規律。如果你多次使用這個筆刷繪圖,那么每次繪制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完全相同。
在這里我們把間距設為150%,是為了更好地看清楚筆刷圓點大小變化的效果,如果把間距設為標準的25%,那么就是如下的效果了??雌饋碛悬c像被磨損的印章邊緣。
大小抖動(隨機)的數值越大,抖動(隨機)的效果就越明顯。筆刷圓點間的大小反差就越大。這個百分比是筆刷直徑與1像素之間數值差的比例。
大小抖動的最小直徑計算式為: 筆刷直徑 -(筆刷直徑 × 抖動百分比)。答案如果為0就加1,如果為小數就四舍五入。
如果筆刷的直徑是10像素,大小抖動是100%的話,變化的范圍就是10~1像素。如果大小抖動是50%,變化的范圍就是10~5像素。
如果筆刷的直徑是12像素,大小抖動為100%的時候變化的范圍是12~1像素,50%的時候是12~6像素。30%時候是12~8像素。
上面的計算過程比較枯燥,大家可能短時間內難以思考通徹。這沒有關系。這里只是演示一個推導過程和控制原理。在實際使用中很少需要這樣精確的計算。
注意在大小抖動下方還有一個最小直徑的選項,它是用來控制在大小抖動中最小的圓點直徑的。如果大小抖動100%,最小直徑30%的話,繪制效果等同于單純大小抖動70%。如果兩者都為100%就等同于沒有大小抖動。
可是,剛才已經通過公式知道了計算最小直徑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小抖動的數值來控制最小直徑。那為什么又要有這個“畫蛇添足”的選項?
這個問題先放一下,我們來繪制三條直線:
第一條直線:把筆刷直徑設為10像素,間距150%、圓度100%、大小抖動0%??刂脐P。
第二條直線:在上一條設定的基礎上,啟用大小抖動下面的“控制”選項,選擇“漸隱”,后面的數字填20,最小直徑0%。如下圖:
第三條直線:在上一條設定的基礎上,將最小直徑設為20%。如下圖:
效果見下圖: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明白什么叫漸隱。
漸隱的意思是“逐漸地消隱”,指的是從大到小,或從多到少的變化過程,是一種狀態的過渡。就如同喝杯子中的飲料一樣,喝的過程就相當于飲料的漸隱過程。
現在來看第一條直線,那樣的設定實際上使整個“動態形狀”選項形如虛設,因為沒有任何有效的控制設定。
而第二條直線打開了漸隱控制,意味著從10像素的大小開始“逐漸地消隱”,消隱到多少?到0像素為止。所以我們看到筆刷圓點逐漸縮小直至完全消失。
那么這個漸隱的長度如何控制?就是后面填的數值20,這個20代表步長,意味著經過20個筆刷圓點。大家可以去仔細數一下。
第三條直線打開了最小直徑的控制,10像素的20%就是2像素,此時漸隱選項不能完全消隱筆刷了,消隱的最小值是2像素。步長仍然為20步,那么從10像素過渡到2像素的過程是20個筆刷圓點,20個筆刷圓點之后保持2像素的大小,這2像素永不消隱。
你和戀人到麥當勞用餐,買了一罐飲料,那么:
如果你對這罐飲料不感興趣,從頭到尾碰都沒碰過。那就像第一條直線那樣。
如果你對這罐飲料垂涎三尺,趁著她(他)上洗手間的時間飛快地喝完,只留下一個空杯子。那就像第二條直線。
如果她(他)在杯子上刻了一個記號,告知你當她(他)回來時飲料的水平面不能低于這個記號,說明你的戀人太了解你了,而你只好像第三條直線一樣,因為對方的遠見卓識而控制好你自己。
你喝飲料的過程就是漸隱,你喝飲料的時間就是步長,在杯子上你戀人刻下的記號就是最小直徑。
大小的控制除了漸隱之外,還可以使用鋼筆壓力、鋼筆斜度、光筆輪。這三個選項需要有另外的硬件設備。如下圖是使用鋼筆壓力繪制的效果。
所謂鋼筆是一種輸入設備,稱為數字化繪圖板。用一支電子筆在配套的底板上移動來代替鼠標。如下圖:
底板可以感應筆尖接觸的力度大?。ㄍㄋ椎卣f就是下手輕重的區別)。這種壓力效果是普通鼠標無法模擬的。光筆輪是電子筆上附帶的拇指輪,可轉動這個輪子來控制效果。如果沒有這種設備這些控制選項是無效的。注意這里的鋼筆與我們以后教程中的矢量繪圖工具鋼筆是完全不同的。
了解插畫,漫畫設計,原畫設計,更多咨詢可以加老師QQ800001712 15007122639
加奇天CG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qtch2006
奇天CG學院官網了解:www.www55955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