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真的進入“寒冬”了嗎
關注動漫的小伙伴可能會看到類似于這樣的消息:“我國的動漫處于行業寒冬”,正在學動漫的小伙伴,看到這個消息后可能對動漫行業的前景比較擔憂,喜歡動漫、以后想從事動漫的小伙伴可能更猶豫了,我到底要不要進動漫行業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動漫真的進入寒冬了嗎?
首先說說,為什么會有動漫進入“寒冬”這種說法?
動漫行業的低迷,與這個行業商業模式仍不成熟有很大關系。目前,動漫的變現方式主要包括游戲、廣告、周邊、版權等。其中,除了游戲,其他變現途徑都難有盈利。
“影視版權賣不起高價,周邊幾乎不賺錢,唯一能賺錢的就是游戲,還需要建立在影游聯動的基礎上,可影游聯動的時間要配合上,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柏言映畫前員工黃志表示,前兩年資本涌入動漫行業的現象,究其原因多是因為“便宜”。投資人有以小博大的心理。“動畫正好剛剛起步,可能花不了多少錢,就有可能捕捉到幾頭未來的獨角獸,所以很多熱錢都進來了,這個原因應該占很大的一部分。”現在正值資本寒冬,投資人過了占賽道的階段,給錢自然更理性。
然而,業內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可“寒冬”這個標簽。
因為動漫行業,又細分為動畫和漫畫。動畫以內容制作公司居多,漫畫則以平臺為主。例如,騰訊動漫、快看漫畫。
談起行業寒冬,騰訊動漫自是不用害怕,背靠大樹,資源和資金都不會差。
快看漫畫創始人陳安妮則認為:“國內現在比較頭部的平臺,大家的節奏是比較穩定的,資本的寒冬雖然到來了,但是它并不意味著漫畫的寒冬,因為資本回歸理性的時候,更能看得出哪些作品或者哪些平臺能夠堅挺到最后,這個時候反而是看待作品本身價值的階段。”
另外,相對于動畫目前并不成熟的盈利模式,漫畫平臺內容付費的方式,使得其估值在投資人眼里更為吃香。有官方媒體估算,2017年的漫畫付費市場已達10億,2018年估計會有較快增長。
例如,愛奇藝、騰訊等巨頭都已進入漫畫行業,擴張漫畫付費市場,這意味著漫畫的付費市場一定程度上會得到印證?,F在有些巨頭雖然不做原創孵化的IP,但他們開始愿意拿自己的流量收割漫畫付費。
當前的年輕人愿意為音樂付費、影視付費,漫畫付費從用戶習慣來說,不是很高的門檻。所以從漫畫這個方面來說,動漫的寒冬似乎也不是那么冷了!
好了,以上就是奇天CG學院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動漫行業的資訊啦!